教育業 高中職 教務處 代理代課教師
請問「販促顧客異議」指的是甚麼意思?
每個檔期會有贈獎中心,提供客人消費後可以去兌換贈品(多數會在百貨公司的高樓層)但是贈獎的條件每一次都不一樣,有些客人會因為沒有看清楚,所以導致消費了但不能兌換,舉例來說,有些來店禮會設定”單筆”消費滿多少加上卡友點數可以兌換XXX,但是客人沒有看到,是拿好幾筆的累績消費發票來兌換,或是會員卡點數不足等,就會讓他花了錢但是不能換想要的禮品,又或者我遇過,客人排隊買福袋,但是只換購500個,他是501位,讓他排了好幾個小時但是沒有買到非常不開心,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去做說明解釋,安撫客人情緒,並提供適當的解決方式。
3樓
[+] 1 回應 • 
和解談判或上法院需要另找律師事務所合作嗎? 還是專利事務所也會有律師來陪同上法院?
專利商標事務所不一定會有律師駐所,一般不那麼需要律師身分或專業性的事務,法務人員就有足夠能力可以處理,例如:閱卷、提存、代理客戶開庭或陳述意見,陪同或代理客戶進行和解等等。若是案件複雜需要律師身分或專業度始能處理,例如:法庭活動的訴訟攻防、和解調解就法律專業的部分有較高需求的狀況,沒有律師駐所的專利商標事務所,通常都會有長期配合的律師事務所,轉介案件或是共同合作,另外,也有外包給SOHO律師或是個人自由接案的律師協助處理。因此,法務人員若同時具有律師身分,那麼薪水呈倍數型的增加是可以預見的。
3樓
[+] 1 回應 • 
請問當設計師與客戶討論設計方向時,有沒有常用的模式或步驟?
1.初步討論
2.初稿(創意發想,通常會設計超過3個基本方向供客戶參考)
3.根據客戶選擇的草案做後續設計的完善(過程中有可能客戶臨時又否決已選擇的草案,這時最好重新再跟客戶討論一次,確定客戶真正想要的)
4.精稿
5.定稿
3樓
[+] 1 回應 • 
請問專科護理師是護理師的一種嗎? 在工作上與護理師如何分工?
首先專科護理師跟護理師一樣須擁有護理師執照後,接著至少要有三年的臨床經驗,才能參加專科護理師訓練(一年),訓練內容包括課堂教學以及臨床實習。最後考取專科護理師國考,取得兩張執照後,才能擔任專科護理師,專科護理師其實是臨床護理師轉換跑道及進修的另一種選擇。
專科護理師的工作內容,其實跟醫師助理類似,需協助醫師執行臨床照護,給予病人及家屬醫學指導與諮詢,協助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查房及巡視病人,並聯絡醫師或相關單位作適當處理;指導護理師執行臨床護理業務;處理住院病人及其家屬醫學諮詢及病情說明;也可在醫師指示下,得開立檢驗、檢查單及醫矚。
3樓
[+] 1 回應 • 
數位轉型顧問(Consultant)和數位轉型架構師(architect)不同。前者偏產業面,經營策略規畫。後者偏專案,技術架構規畫。數位轉型顧問的角色有點像PM(product manager), 是「顧客的代言人」,理解顧客及其生態圈的需求、並創造產品價值。控管與主導企業數位轉型在各個階段,大小的專案與相關活動(市場、研發、生產、服務與品牌價值)。和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不同。
2樓
[+] 回應 • 
Q4. 如果繼續擔任主機板的「硬體研發工程師」,後續的職涯地圖與職場風景將是如何?
研發工程師的職涯地圖除了職等會隨著年資與表現晉升之外,後續大致會分為管理職或技術職。個性不喜歡管理的資深工程師通常會負責難度更高的案子,同時擔任資歷較淺的工程師的mentor。適合擔任管理職的資深工程師,可能會擔任team leader,帶領幾位工程師負責複雜度較高的案子。表現好的話,或許有機會擔任研發部門主管。
研發工程師的職場風景,除了多了一些會議之外,基本上與研究生的生活相當類似,大部分的時間多在實驗室裡度過。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跳脫這份職務? 而您的下一份職務是什麼工作?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做了兩年後,開始思考未來自己的人生規劃問題。基於下列幾個原因,決定離開這份工作:
1) 職場生活類似大學研究所生活的延伸,後來覺得有些一陳不變。
2) 雖然時常要與不同部門甚至上游廠商開會或meeting,但接觸的人大多是老面孔,人際網路相對封閉。
3)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內容只是將上游IC廠商的IC產品整合成一個板子,IC廠大多會提供範例線路。同事們私底下聊天,大多覺得並不需要經過研究所的訓練就可以完成相關工作。
離職後, 一開始並沒有思考接下來要到哪個領域工作。因為當時流行考證照,剛好有空擋就去參加了證券營業員等考試。原本想說去投信或證券公司擔任產業研究員,因緣際會通過了一家創投的面試,成為了創投公司的產業分析師。
Q6. 相較於您的第一份工作,下一份工作有沒有比較符合您的需求?
我擔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兩年,後來在創投業八年。第一份工作強調專精,全新產品順利誕生時會很有成就感,但工作環境相對封閉;第二份工作強調廣博與人脈,可以從上而下對創業環境與世界趨勢有通盤的學習與交流,投資有回報時雖然很高興,但畢竟真正成功的還是被投資的創業者,創投只是輔助者或直白的說,就只是配角。兩份工作屬性差異極大,其實也都並不討厭。雖然第二份工作的期間遠大於第一份工作,並不代表我比較喜歡第二份工作,只能說創投工作的視野廣,相較之下比較不容易產時職業倦怠的原因吧!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在大學電機電子科系就學時,有上過必修的電子學、電路學以及實驗等科目,大致上可以升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至於創投工作,學校裡能學到的多以會計學、投資學等財務課程,這些知識在評估投資標的時只能算是基礎的基本功,公司產品種類繁多,各領域專業知識很難在短短的評估時間裡精通,如何抓重點、學中做,並透過個人的人脈存摺多角度驗證,更是能否在創投領域表現傑出的關鍵。
如果回顧自己的校園修課,我會多花些時間在軟體程式設計以及財務相關的修課。財務報表的解讀與軟體程式設計的觀念,未來在許多公司或職務執行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重要。
2樓
[+] 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