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 企管顧問
數位轉型顧問(Consultant)和數位轉型架構師(architect)不同。前者偏產業面,經營策略規畫。後者偏專案,技術架構規畫。數位轉型顧問的角色有點像PM(product manager), 是「顧客的代言人」,理解顧客及其生態圈的需求、並創造產品價值。控管與主導企業數位轉型在各個階段,大小的專案與相關活動(市場、研發、生產、服務與品牌價值)。和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不同。
人資專案經理協同企管顧問拜訪客戶,可以協助企業夥伴深入了解自己所提出的需求是否真的是自己所需要。曾經有個企業人資向我們的人資專案經理表達想安排同仁上有關溝通表達的課程,因為客戶管理階層認為同仁們在內部會議進行討論時,常常效率不彰或是誤解彼此的想法,他們希望透過溝通表達課程來改善這個問題。然而,經過我們的企管顧問與客戶訪談診斷後,發現問題點並不在客戶員工們的表達或理解能力,而是公司的績效制度以及本位主義出了問題,事後安排了我們所擅長的同理力課程,並針對績效制度做了適當調整後,才解決了客戶問題!
2樓
[+] 回應 •
請問公關與異業合作兩位專員的業務會不會有重疊或混淆的情況?
不會,公關的聯絡對象是媒體、部落客、專職寫手等;而異業合作這邊配合的是公司方面資源交換的露出;假設今天是異業合作的新聞稿要發佈,由線上旅遊網站發佈的還是由公關去發,但若是由對方廠商發佈,就會由異業合作的專員做窗口。
3樓
[+] 1 回應 •
產品行銷人員一年的薪水結構大概是本薪(有些公司為固定12個月,有些公司固定13個月)+績效獎金+銷售獎金。
行銷人員的績效獎金是按照主管對於當初在此職位上所訂定的年度目標如產品上市成功、活動舉辦成果等,是否達成目標而給予獎金。銷售獎金是指,所負責之藥品是否達成年度銷售目標,金額數量則視到達或超過的狀況。因此,一年下來通常都會超過12個月。
行銷人員的績效獎金是按照主管對於當初在此職位上所訂定的年度目標如產品上市成功、活動舉辦成果等,是否達成目標而給予獎金。銷售獎金是指,所負責之藥品是否達成年度銷售目標,金額數量則視到達或超過的狀況。因此,一年下來通常都會超過12個月。
2樓
[+] 回應 •
請問當設計師與客戶討論設計方向時,有沒有常用的模式或步驟?
1.初步討論
2.初稿(創意發想,通常會設計超過3個基本方向供客戶參考)
3.根據客戶選擇的草案做後續設計的完善(過程中有可能客戶臨時又否決已選擇的草案,這時最好重新再跟客戶討論一次,確定客戶真正想要的)
4.精稿
5.定稿
3樓
[+] 1 回應 •
公家單位要依政府採購法來走,若是私立醫院,政府採購法也是可以運用與參考的對象。醫院採購人員從招標、決標、履約管理、驗收及爭議處理等,都可以詢問公共工程委員會,因為法規是他們制定的,所以在採購上有任何的問題都可詢問他們,他們是非常專業與有經驗的。
2樓
[+] 回應 •
Q4. 請問您在「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每個人對於這份工作過不去的點不太相同~
我個人是最不喜歡發觀眾
基本上是上網搜尋各種社團/系學會 ....學生可能會群聚的組織
然後進行打100通被掛95通3通敷衍 只有2通可繼續往下談的過程
還有要做每分鐘收視率
收視率以每分鐘計算
由於經過剪接後 其實順序/長度會大大不同 還有近廣告的時間
要寫下每分鐘做了什麼樣的內容
跟收視率實際狀況比對 之後開會改進
被強迫看自己已經知道的內容 是蠻枯燥的
我個人在電視工作中一大挫敗是退人通告退得很糟糕
俗稱"發通告"就是邀請人來上節目
節目上如果要發三個人
通告要詢問一些藝人時間跟通告費用...等等
開會時候討論最後邀請哪三位
當然原本的第123名 也可能因為沒有溝通好 開完會 對方時間已經留給其他節目/活動了
而"退通告" 就是原本你跟某人已經留時間給你
但你要因為開會節目內容變動 或是各種原因
要跟對方說 "抱歉 原本這檔就先不麻煩了"
而我第一錯誤是信誓旦旦的說了"對 時間就是留給我們"
但開完會後要取消這個通告
當時被經紀人一直追根究柢的問 "為什麼要退我們通告"
一時腦筋打結說出了開會上大家七嘴八舌地意見
而該經紀人也告訴了被退通告的藝人
總之事件到最後
變成我是大嘴巴 我把藝人價值過於物化 講得很不堪
當然後續被製作人叫去關切是應該的
通告的職位也改為其他同事擔任
我改作其他節目企劃職務
在幕後工作人員的圈子其實很小
且口耳相傳
而這樣的一個挫敗不會單一次節目性的
而是在這個事件中在某些人的印象中
我變成了一不會發通告說話技巧的 甚至是貶低他人的王八蛋
而且在後續的工作中,
會被直接以"她不行. 她之前@#$%@..."喪失一些機會
與他人合作時,也必須更努力的 一點一點地去扭轉他人的印象
誠心感謝該位藝人後來不計前嫌的
還是有接受我之後的邀請
跟製作人的適時調動職位處理
幕後的工作就是邊做事 學做人啊~
Q5. 請問基於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離開「電視節目執行製作」這份職務?
狹義的電視執行製作的離開 是升官
我後來就當企劃- 通告 -製作人
離開電視製作的工作內容
是因為執行過表演型節目 是一周一人要發想出兩個以上的表演
談話性/益智型節目 一周 一人要做出1-2集
當到企劃以上職務更是要有能力去修改或是補足TEAM上祖源不足的部分
其實很快的
如果不是天生吃這行飯的,會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在一群同儕中你可知道 我們只能是中段班中規中矩的
而不是別人信手捻來的好笑/有趣
但我也接觸到節目置入 /補助案企劃申請
就在公司內轉任專案製作人的職務
最後整個離開媒體圈
是因為身體健康因素
家族有遺傳性的甲亢 需要比較朝九晚五的作息~
Q6. 如果回顧您在媒體圈的職務,執行製作-企劃-通告-製作人之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份工作? 為什麼?
就以薪水來說是製作人~
就以整體來說 最喜歡企劃的日子
可以提出案子有同階層的氣話可以互相激盪
上有製作人可扛收視 下有新進的執行製作可幫忙執行
而且還有一個製作人的工作當作目標前進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1. 關於PPT /WORD /EXCEL 企劃相關的技能 photosshop 等製圖軟體
在執行製作階段不太需要,但要往上成為製作人 就必須要有提案的能力
PPT 是主要簡報工具 Photoshop 能輔助
WORD 跟EXCEL 是補助案企劃書/ 財務報表需要
2. 擴充人脈 各科系 / 師長 同學 外校 人可以認識多一點
一般來說不會只做一種節目 可能益智型做完 做談話性 、表演性 ...等 百工百業都可成為朋友
3. 多去觀賞各種演出
不局限於電視 包含劇場/展覽等 都多去看
2樓
[+] 回應 •
【職涯轉轉彎】訪談 - 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嗨~小礦工您好,
我是化工研究所畢業。當時因為半導體前景看好、該產業鏈在台灣滿成熟的,且公司的薪資福利都不錯,所以一畢業就直接投入半導體業。
而選擇製程工程師一職,則是因為可應用到化工所學的邏輯與知識,即使半導體製程需從頭學起,但學起來並不困難。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倘有其他想法,歡迎再貼文討論。
Q2. 請問在就職前您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正式上班後 ,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您先前認知有哪些落差?
於面試前所做的功課及面試時主管的說明後,就職前後對工作內容的了解其實差不多,主要為產線問題處理與製程改善(專案執行)。
Q3.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我覺得較有趣的是在負責專案執行,即改善良率或降低成本的實驗部份。專案構想可能先由老闆或資深前輩提出,再由我負責規劃細節與執行。在規劃與執行過程中,與老闆及前輩反覆討論,期間會得到很多知識,且最後的成果亦會發表在公司內部的知識平台供其他人參考。記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發表了一篇使用過的晶片,如何利用化學溶劑將其表面的粒子清洗乾淨後再重覆使用以降低公司成本。當時除了做實驗外,還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矽晶片與不同粒子之間的吸附、脫附之理論推導,最後再把理論與實驗結果結合起來。記得此篇成果於發表時,於公司內部審核後得到最多星,當時真的很有成就感喔!
Q4.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即使是生產良率已很高的產品,亦可能因機台的問題而出現異常,此時若為當值者,則需至產線用顯微鏡抓出問題,有時甚至需追貨(把跑過有問題機台的貨都抓出來鏡檢-即用顯微鏡檢查)。追貨的過程其實滿枯燥的,倘較為嚴重,則需撒不少人力和時間鏡檢,以免有問題的晶片流到末端。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離開「晶圓廠製程工程師」 這份職務?
因為當初進的廠區,產線的產品良率已高達99%以上,代表產品製程已非常穩定。雖平時有接專案計畫較為有趣,但心中仍嚮往可學習到更多先進的知識與技術。
因此約待2年後,便轉到研發單位了。
Q6. 在您轉任「晶圓廠研發工程師」後,與前一份職務比較起來,有什麼優缺點? 新的職務是否符合您原先的預期?
新的職務確實有更多的挑戰,主要的目標是從一樣大小的wafer,生產出更多的die、做的線寬更小,最困難的是沒有參考資料! 但因研發部門聚集了很多利害的工程師,因此大家可彼此討論交換意見,因此當時困難確實都有一一的克服。優點如前所述,可接觸到更多傑出的人、完成(更困難的)專案的成就感,缺點的話...我覺得不能稱之為缺點,而是研發工作本來就有一定的期程需完成,因此工作壓力是免不了的,且公司採責任制,因此加班無可避免喔。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我會想再強化有關電子電路設計相關的課程,因本人的背景為化工,所以於擔任製程與研發工程師時,所接觸的範疇主要是在蝕刻這塊,但若想瞭解整個晶片設計,需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有整體更宏觀的視野,與其他合作單位討論時,才能更深入瞭解其研發走向與緣由。
16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