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業 服裝雜誌 編輯部
銀行的行銷規劃部之下編制了廣告規劃組、專案整合組、公關活動組,能否簡單介紹下屬分組的工作內容? 謝謝!
專案整合組:先釐清專案目的、洞察消費者需求、修正專案機制 (可尋求商情分析科的分析客戶行為)。
廣告規劃組:審核廣告視覺、分配規劃行內可曝光資源、與媒體代理商共同規劃外部媒體資源 (可尋求客戶關係科以電話接觸高潛力客戶,告知商品及活動)。
公關活動組: (1)協助商品和活動的曝光。包括新聞稿或記者會等各種方式。(2)CSR負起社會責任,透過協助他人,回饋社會,亦提升企業形象。(3)各項活動增強客戶黏著度和關係。如VIP高爾夫或演唱會。
3樓
[+] 1 回應 • 
數位轉型顧問(Consultant)和數位轉型架構師(architect)不同。前者偏產業面,經營策略規畫。後者偏專案,技術架構規畫。數位轉型顧問的角色有點像PM(product manager), 是「顧客的代言人」,理解顧客及其生態圈的需求、並創造產品價值。控管與主導企業數位轉型在各個階段,大小的專案與相關活動(市場、研發、生產、服務與品牌價值)。和專案經理(project manager)不同。
2樓
[+] 回應 • 
【職涯轉轉彎】訪談 - 醫院/工務工程人員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從事「醫療院所工務工程人員」的工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從事「醫療院所工務工程人員」的工作?
1.工業工程系
2.因為醫院剛好擴建,需要工程及工安背景,本身所學剛好符合醫院所需,就這樣一頭栽入醫院工作。
Q2. 請問在就職前您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正式上班後 ,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您先前認知有哪些落差?
一、負責機電、空調、消防、建築及室內裝修等,新建、改建、修建、監工等事項。
二、會多出許多行政作業:
1.巡檢保養紀錄
2.同仁排班事項
3.假日、夜間須值班
4.與包商討論新建工程或保養維修事項
5.醫院內部會議
6.同事間針對處理工務的溝通協調等事項
7.處理進及事件,如漏(沒)水、漏(沒)電等
Q3. 請問您在「醫療院所工務工程人員」的工作期間,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1.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應該是和同事一起修水管的事項。有一次水管爆管,同事們為了要搶修破掉水管,全身淋的濕透透的,因正值夏天,所以同事也樂在其中,剛好順便消消暑,完成修復的工作。
2.最有成就感的工作就是,有一次颱風夜停電,同仁被夜班值班人員叫過來一起維修,經過幾分鐘的維修處理,醫院病房的電終於來了,隔天家屬知道這件事,都特別感謝醫院緊急狀況的處理,讓我們第一線的工務維修人員,覺得很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Q4. 請問您在「醫療院所工務工程人員」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1.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就是每天固定的巡檢,但這也是確保機電系統穩定度很重要的一環。
2.挫折感就是,很多人認為此職務屬於黑手不重要,讓我們不受重視,在工作時有時會力不從心,進而有轉換跑道的想法。
Q5. 請問基於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離開「工務工程人員」這份職務?
會離開的因素很多,從公司的發展來看,當職務到達彼得理論時,一般人都會選擇離開,尋求更大的組織發展;從個人角度來看(職涯規劃),向上發展是人必須歷經的一個過程。故通常離職的因素很多,無法從單一面向來看。
至於個人離開的原因,是想換另外一個新環境。
Q6. 您的下一份職務與「工務工程人員」比較起來,有什麼優缺點? 新的職務是否符合您的預期?
優點:
1.企業文化與環境不一樣,心理較具有積極性。
2.在企業工作會比較有彈性-隨需而變。
3.能學到更多的工程知識。
缺點:
1.新環境會要有些許適應時間。
2.競爭性較強會有些許壓力。
3.人事間的鬥爭較明顯。
新的職務會比舊的職務更具創新性,可以獲取更多的知識空間,故轉換跑道後有符合自己的預期。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1.心理學-心理學是人際關係處理及運用很實用的科學。現在公司招募人員都不用測試IQ,改測個性與特質,因為找對人才能做對事。
2.管理學-產、銷、人、發、財,任何事物都需要管理,故管理最重要就是將資源分配運用得當,讓績效展現最大化。
3.領導學-現在是團隊時代,故組織裏的靈魂人物就是主管,主管帶領團隊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犧牲與奉獻,就能讓成員追隨。
15樓
票券公司的交易部只是撮合買賣雙方客戶間的仲介交易嗎? 本身會不會直接進場持有部位呢?
票券公司可直接進場持有部位的,以公債為例,可以直接向政府購買公債(初級市場)或是向其它票券公司買斷公債(次級市場),再用這些購入之公債,可賣出短天期RP(附買回交易)或賣斷等。所以以證券的角度,比較像是自營商,以自有部位賺取最大利差,但不是以賺取客戶佣金或手續費為主,所以比較少聽到票券公司說自己是「仲介」交易。
3樓
[+] 1 回應 • 
請問IC設計公司裡由系統開發工程師所開發的「準系統」, 指的是公板嗎?
準產品意指隨時可以量產的狀態。不論是外觀、功能、操作介面,都必須要是可以販售的狀態。對消費者來說,看到這個產品時,會對它有興趣,會有意願要嘗試,然後更進一步會想要購買。對生產商來說,他可以預想到這個東西對於他本身現有的產品線,能夠有什麼樣的幫助,更進一步,是否能夠生產。因此,第一個,外觀必須要能夠吸引人;第二個,要有友善的操作介面,而不是像一個工程人員在使用的開發軟體;第三個,要有生產的流程考量,不能是手工生產的產品。
3樓
[+] 1 回應 • 
Q4. 如果繼續擔任主機板的「硬體研發工程師」,後續的職涯地圖與職場風景將是如何?
研發工程師的職涯地圖除了職等會隨著年資與表現晉升之外,後續大致會分為管理職或技術職。個性不喜歡管理的資深工程師通常會負責難度更高的案子,同時擔任資歷較淺的工程師的mentor。適合擔任管理職的資深工程師,可能會擔任team leader,帶領幾位工程師負責複雜度較高的案子。表現好的話,或許有機會擔任研發部門主管。
研發工程師的職場風景,除了多了一些會議之外,基本上與研究生的生活相當類似,大部分的時間多在實驗室裡度過。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跳脫這份職務? 而您的下一份職務是什麼工作?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做了兩年後,開始思考未來自己的人生規劃問題。基於下列幾個原因,決定離開這份工作:
1) 職場生活類似大學研究所生活的延伸,後來覺得有些一陳不變。
2) 雖然時常要與不同部門甚至上游廠商開會或meeting,但接觸的人大多是老面孔,人際網路相對封閉。
3)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內容只是將上游IC廠商的IC產品整合成一個板子,IC廠大多會提供範例線路。同事們私底下聊天,大多覺得並不需要經過研究所的訓練就可以完成相關工作。
離職後, 一開始並沒有思考接下來要到哪個領域工作。因為當時流行考證照,剛好有空擋就去參加了證券營業員等考試。原本想說去投信或證券公司擔任產業研究員,因緣際會通過了一家創投的面試,成為了創投公司的產業分析師。
Q6. 相較於您的第一份工作,下一份工作有沒有比較符合您的需求?
我擔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兩年,後來在創投業八年。第一份工作強調專精,全新產品順利誕生時會很有成就感,但工作環境相對封閉;第二份工作強調廣博與人脈,可以從上而下對創業環境與世界趨勢有通盤的學習與交流,投資有回報時雖然很高興,但畢竟真正成功的還是被投資的創業者,創投只是輔助者或直白的說,就只是配角。兩份工作屬性差異極大,其實也都並不討厭。雖然第二份工作的期間遠大於第一份工作,並不代表我比較喜歡第二份工作,只能說創投工作的視野廣,相較之下比較不容易產時職業倦怠的原因吧!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在大學電機電子科系就學時,有上過必修的電子學、電路學以及實驗等科目,大致上可以升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至於創投工作,學校裡能學到的多以會計學、投資學等財務課程,這些知識在評估投資標的時只能算是基礎的基本功,公司產品種類繁多,各領域專業知識很難在短短的評估時間裡精通,如何抓重點、學中做,並透過個人的人脈存摺多角度驗證,更是能否在創投領域表現傑出的關鍵。
如果回顧自己的校園修課,我會多花些時間在軟體程式設計以及財務相關的修課。財務報表的解讀與軟體程式設計的觀念,未來在許多公司或職務執行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重要。
2樓
[+] 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