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 TFT面板 產品管理處
請問當設計師與客戶討論設計方向時,有沒有常用的模式或步驟?
1.初步討論
2.初稿(創意發想,通常會設計超過3個基本方向供客戶參考)
3.根據客戶選擇的草案做後續設計的完善(過程中有可能客戶臨時又否決已選擇的草案,這時最好重新再跟客戶討論一次,確定客戶真正想要的)
4.精稿
5.定稿
3樓
[+] 1 回應 • 
對人事顧問公司來說,無論是高階獵才、人才派遣以及代理招募業務,招募顧問都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雖然都是招募工作,但招募顧問在執行時依據不同業務仍有一些小差異。以代理招募業務來說,招募流程與效率是工作重點;高階獵才業務來說,企業客戶對於高階人才職缺通常較為隱晦,面試過程中如何兼顧企業客戶的態度比須審慎處理;至於人才派遣業務,企業客戶通常並不希望派遣作法變成眾所皆知的事情,招募顧問同樣必須審慎處理。
2樓
[+] 回應 • 
請問軟體測試時的Test case是指什麼? 與Test plan有什麼差異?
Test Case:測試案例,為某種特定情境下設計的一連串操作路徑(ex:特定操作下會出現bug),若跑完符合我們的預期即為pass.
Test Plan:一本完整的測試計畫書,涵蓋軟體所該有的測試,測試環境,測試時程,綜合性的目標等,方向大。
3樓
[+] 1 回應 • 
【職涯轉轉彎】訪談 - 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嗨~小礦工您好,
我是化工研究所畢業。當時因為半導體前景看好、該產業鏈在台灣滿成熟的,且公司的薪資福利都不錯,所以一畢業就直接投入半導體業。
而選擇製程工程師一職,則是因為可應用到化工所學的邏輯與知識,即使半導體製程需從頭學起,但學起來並不困難。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倘有其他想法,歡迎再貼文討論。
Q2. 請問在就職前您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正式上班後 ,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您先前認知有哪些落差?
於面試前所做的功課及面試時主管的說明後,就職前後對工作內容的了解其實差不多,主要為產線問題處理與製程改善(專案執行)。
Q3.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我覺得較有趣的是在負責專案執行,即改善良率或降低成本的實驗部份。專案構想可能先由老闆或資深前輩提出,再由我負責規劃細節與執行。在規劃與執行過程中,與老闆及前輩反覆討論,期間會得到很多知識,且最後的成果亦會發表在公司內部的知識平台供其他人參考。記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發表了一篇使用過的晶片,如何利用化學溶劑將其表面的粒子清洗乾淨後再重覆使用以降低公司成本。當時除了做實驗外,還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矽晶片與不同粒子之間的吸附、脫附之理論推導,最後再把理論與實驗結果結合起來。記得此篇成果於發表時,於公司內部審核後得到最多星,當時真的很有成就感喔!
Q4.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即使是生產良率已很高的產品,亦可能因機台的問題而出現異常,此時若為當值者,則需至產線用顯微鏡抓出問題,有時甚至需追貨(把跑過有問題機台的貨都抓出來鏡檢-即用顯微鏡檢查)。追貨的過程其實滿枯燥的,倘較為嚴重,則需撒不少人力和時間鏡檢,以免有問題的晶片流到末端。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離開「晶圓廠製程工程師」 這份職務?
因為當初進的廠區,產線的產品良率已高達99%以上,代表產品製程已非常穩定。雖平時有接專案計畫較為有趣,但心中仍嚮往可學習到更多先進的知識與技術。
因此約待2年後,便轉到研發單位了。
Q6. 在您轉任「晶圓廠研發工程師」後,與前一份職務比較起來,有什麼優缺點? 新的職務是否符合您原先的預期?
新的職務確實有更多的挑戰,主要的目標是從一樣大小的wafer,生產出更多的die、做的線寬更小,最困難的是沒有參考資料! 但因研發部門聚集了很多利害的工程師,因此大家可彼此討論交換意見,因此當時困難確實都有一一的克服。優點如前所述,可接觸到更多傑出的人、完成(更困難的)專案的成就感,缺點的話...我覺得不能稱之為缺點,而是研發工作本來就有一定的期程需完成,因此工作壓力是免不了的,且公司採責任制,因此加班無可避免喔。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我會想再強化有關電子電路設計相關的課程,因本人的背景為化工,所以於擔任製程與研發工程師時,所接觸的範疇主要是在蝕刻這塊,但若想瞭解整個晶片設計,需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有整體更宏觀的視野,與其他合作單位討論時,才能更深入瞭解其研發走向與緣由。
16樓
請問當建築設計師要向主管或業主展現設計成果時,比較常用哪些方式來呈現?
建築設計師在呈現設計時,因業主專業度、不同人的設計習慣、案件進行的階段等等原因,每個狀況隨時都可能出現,並無統一標準答案。在此將一些常見狀況簡述如下:
(1) 用電腦軟體SketchUp直接拉出3D模型進行設計:有時會兩三人一起坐在電腦前,邊拉3D邊討論這樣外觀好不好看,也可能3D拉完,輸出成JPG後做成PPT再簡報。
(2) 用電腦軟體AutoCAD以2D繪圖模式進行設計:因為建築物是立體的,常需要進行不同樓層的套疊,所以有時也會直接一起坐在電腦前邊畫邊討論設計的合理性,也可能畫好後列印出紙本再進行討論。
(3) 用徒手繪圖的方式進行設計:可能邊畫圖邊討論,也可能都畫好圖再複印分給大家討論,或掃描進PPT討論。
(4) 用紙板、保麗龍等材料製作簡易模型進行設計:可能邊做邊討論,也可能做好後拿出模型討論,也可能拍照後用PPT討論。
3樓
[+] 1 回應 • 
請問立體圖與平面圖是在圖紙上手繪的嗎? 每個零件都要有手繪圖與電腦圖嗎?
立體圖和平面都都是用電腦繪圖產生出來的,例如:主管給我們一個螺絲,我們就要用游標卡尺量測這個零件的尺寸,之後再從電腦用solidworks這個軟體先畫出立體圖,在從立體圖轉成平面圖。每個零件不需要有手繪圖,手繪圖只是我們要用電腦繪圖畫之前簡單的畫出形狀草稿,主要是要讓自己知道該怎麼從電腦繪圖上畫出第一步,但是每個零件一定都要有電腦繪圖的圖檔,以方便之後要此張圖檔就不用重畫。
3樓
[+] 1 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