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業 TFT面板 產品管理處 TFT產品管理師
請問績效評核裡所提到輔導次數,通常是如何計算?
這要視與客戶約定的情況而定。一般情況,輔導團隊(主辦+協辦)通常每個星期會有1~2天至客戶公司輔導(所以一個禮拜有可能都不在公司,都在不同企業輔導),而這會與財務長溝通清楚。不過,有時企業業績不好或是不急著送件,就可能和客戶約定一個月去輔導一次,甚至可能只有主辦人去了解情況而已。
3樓
[+] 1 回應 • 
依照每家醫院的體檢量會有不同,我們醫院有淡旺季之分。旺季基本上都在外巡迴,有時只有上午,有時是一整天,更有時會到晚上。我們醫院還會到外縣市巡迴,一個禮拜都在出差。淡季則是基本上都在醫院,早上8點上班,下午5點下班。
2樓
[+] 回應 • 
人資工作經驗累積及自主學習很重要,不同產業之間的人資工作確實存在著差異,例如製造夜可能是做四休二、餐飲業可能有許多員工是部分工時或兼職、航空業常有勞資問題、運輸業可能要面對排班問題、建築業要有外勞管理經驗等。此外,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文化,人資必須在法令遵循與公司政令間尋找平衡點,所以學習與成長的空間很大。
3樓
[+] 1 回應 • 
營業員與結算人員似乎都要幫客戶開戶及下單,他們是做同樣的事情嗎?還是如何分工?
營業員有新客戶需要開戶時,營業員可以外開,但是需要結算人員一起陪同。營業員的角色是協助結算人員請客戶先填寫一些資料,其它部分則是由結算人員,看客戶是否有填寫錯誤,再由結算人員建檔。
下單的部分,是客戶打電話給營業員下單,營業員可以自行打單,也可以由結算人員打單(就是我們所說的Key-in)。這二個的差別在於營業員可以接受客戶的委託下單,而結算人員(Key-in)是不可以接受客戶的委託下單。
3樓
[+] 1 回應 • 
請問在崗位關係裡所提到後端製程的數據的「跨部門協調」,是指哪些方面的工作?
半導體主要可分為四個module(模組),分別為:擴散、薄膜、黃光、蝕刻等模組,每個模組各自有一個工程部(包含:擴散工程部、黃光工程部、蝕刻工程部及薄膜工程部)。一般而言,根據產品需求大約會有600道(或更多道)的製程,持續地在前述的四個模組中以循環或穿插的方式進行。當產品離開本工程部門的站別,即進入其他部門的站別,本部門站別之前的製程站別稱為前站、反之稱為後站,製程整合即是在這四個工程部門中進行溝通、協調、問題的釐清及解決。
3樓
[+] 1 回應 • 
建築業這行看起來好像很辛苦!請問建築工程師行業導師對想從事建築業的學生有沒有什麼建議?
以下是小礦工引述某位建築人的意見:
業界的人,通常只要聽到兒女說想要讀建築,都會回答:不要!
若是問卷要提供給高中生,或許可再加入大學生的問卷,因為大學的學習過程也十分辛苦。
每次大家在跨年或過假日的時候我們都在熬夜趕設計,大家哭成一片,邊哭邊做作業。
從大一開始,平常日就只能睡四個小時,交圖前睡眠時數更是極少,到了畢業前同學們的問候語常常是:你幾天沒睡?三天?五天?還是七天?
因為睡眠很少、精神不濟,我們很常出意外,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做模型的特殊刀片非常鋒利,女同學食指被刀削掉一塊肉,醫院說無法縫合,從此缺一塊;
二、我先生被美工刀切到大拇指,還好有指甲跟骨頭擋著,不然手指就斷了;
三、好朋友被桌上大型圓鋸鋸到手,血流不止直接送急診室;
四、學長熬夜後騎摩托車回家,在路上跟別人互撞,對方躺在地上是因為昏倒,學長躺在地上是因為睡著......
另外比較可怕的是,同事說她以前讀實踐大學時,通常一年會死一個人,基本上都是因為過勞(導致車禍什麼的)。
(上面這個因為我沒見過,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沒有條列進去。)
除非真的很喜歡,不然學建築只會讓人感覺滿滿的痛苦,個人覺得高中生還是想清楚比較好,不要白白浪費人生。
不過不過!雖然大學時期真的會很累,但工作後就不一定了。
建築師事務所雖然機率比較低,但若是去建設公司、營造廠等等,要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機率是滿高的。
3樓
[+] 1 回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