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工程師[編輯] / [新增其他職務]
職業心智圖 | |
---|---|
IC設計公司APR工程師 | |
![]() | |
APR工程師 (半導體|IC設計|晶片設計部) APR工程師(Place & Route)又稱IC佈局工程師,在IC設計公司中主要負責將前端設計的RTL/Netlist,透過實體實作流程(Physical Implementation)轉換為實際晶片的版圖Layout。這個職位的核心任務是完成自動放置與繞線(Automatic Place and Route)流程,致力達成IC效能、面積與功耗的最佳平衡。APR工程師必須熟練EDA工具,並對設計規範(Design Rule)、訊號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時序收斂(Timing Closure)與功耗分析等有深入理解。此外,APR工程師也必須與前端設計、DFT工程師、PDK工程師、封裝與製程團隊密切合作,確保設計能順利製造並滿足量產需求。APR工程師的主要職責簡單說明如下:
- 佈局與繞線實作:根據合成後的Netlist,使用EDA工具如Innovus、ICC2等,進行floorplan、placement與routing,並確保符合設計規範與DRC/LVS等製程要求。
- 時序收斂與優化:在設計流程中進行時序分析與修正,運用clock tree synthesis(CTS)、buffer insertion、cell resizing等手法來實現timing closure。
- 功耗與面積優化:在保持設計效能的前提下,透過low power技術如multi-Vt、power gating等,達到最佳功耗與面積平衡。
- 訊號完整性與EM/IR分析:分析並修正可能的訊號串擾(Crosstalk)、電壓降(IR drop)與電遷移(EM)問題,確保晶片能在高頻下穩定運作。
職場
職涯探索影片 | |
---|---|
遊戲公司3Q時間-3 | |
電玩遊戲的未來?VR vs. NFT!VR遊戲的未來樣貌,玩NFT遊戲會不會受騙?遊戲開發者的初衷是什麼? |
日常工時比重 | |
---|---|
藍色 Place & Route實作(30%) 紅色 Floorplan與macro佈局規劃(20%) 橘色 Signoff與後仿驗證支援(20%) 綠色 Clock Tree合成與優化(10%) 紫色 跨部門溝通與支援(10%) 靛色 流程與工具改善(10%) |
績效評核
時程控制與設計成功率(60%):APR工程師必須依照專案進度完成各階段的layout設計與驗證,包括floorplan、placement、routing、CTS、signoff等,並最終交付GDSII資料。
設計品質與效能達標(20%):確保設計能達成目標功耗、時脈與面積需求,倘若頻率與功耗未達目標則必須提出修正方案與技術改善。
跨部門協作與問題解決(10%):與前端設計、DFT、封裝工程師、製程部門合作解決設計問題,如DFT pin location、pad assignment、功耗域設計等。
設計流程優化與自動化(10%):優化佈局流程並撰寫程式(如TCL、Python),加強流程自動化與設計效率提升。
工作內容
Floorplan與macro佈局規劃(20%):依據設計需求進行晶片尺寸、電源網格與硬核IP(如SRAM、PLL)的位置規劃,過程中必須考量routing與封裝需求。
Place & Route作業(30%):使用EDA工具進行邏輯單元的自動放置與繞線,並搭配時序優化與DRC/LVS修正。
Clock Tree合成與優化(10%):架設穩定時脈網路,優化skew與latency,確保系統整體時序穩定性。
Signoff與後仿驗證支援(20%):配合EDA流程進行final DRC/LVS、STA、IR drop、EM分析與GDSII輸出,並支援後仿(Post-Layout Simulation)驗證。
跨部門溝通與支援(10%):協助前端、封裝、製程與測試團隊,處理pin assignment、metal layer stackup、test point配置等跨單位設計溝通。
流程與工具改善(10%):撰寫流程自動化程式、提升設計效率,或建立設計checklist與知識庫,以加快未來類似專案的導入效率。
崗位關係
上層:APR工程師的直屬主管通常為實體設計部經理或後端設計主管。主管負責分配專案、提供技術指導與資源支援,並追蹤專案進度與問題排除的情況。
同儕:APR工程師在日常工作中較常與數位IC設計工程師、DFT工程師、封裝與製程工程師以及EDA支援工程師緊密合作。具體互動如下:
- 數位IC設計工程師:提供Netlist與Constraint File,並協助佈局後的timing或功耗問題處理。
- DFT工程師:協調scan chain placement與test pin位置安排,確保測試結構的正確執行。
- 封裝與製程工程師:協調I/O與pad分佈、金屬堆疊與封裝限制條件,並處理signoff流程中的製程問題。
- EDA支援工程師:支援EDA工具使用與環境建置,以及debug layout流程中工具使用問題的處理。
外部:APR工程師在tape-out之前,有時必須與晶圓代工廠合作進行設計審查,處理製程規範更新、製程變更通知(PCN)或DRC/LVS更新等事宜。
任職要求
教育程度/經驗
- 學歷:電機電子、半導體工程或相關科系大學以上畢業,研究所畢業可優先考量。
- 經驗:具備IC後端實體設計經驗1年以上尤佳,熟悉P&R流程與主流程EDA工具操作。
特別知識和技能
- 熟悉EDA工具:如Cadence Innovus、Synopsys ICC2、PrimeTime、RedHawk等。
- 程式語言:熟悉TCL、Perl、Python等程式語言,用於流程自動化與debug。
- 設計基礎:熟悉ASIC flow、standard cell、clock tree、功耗優化等基礎概念。
- 時序與可靠度分析:具備STA基本操作能力,了解EM/IR drop分析工具使用。
與職務相關的學校修課 (課程名稱:重要性 5>4>3>2>1)
- IC實體設計(5). 數位IC設計導論(4). 電路理論與邏輯設計(4). 計算機結構(3)
工時薪水
薪資展望:APR工程師的起薪約在月薪4萬5至6萬,具備2年以上經驗可達6萬5以上。
平均工時:平均每週工時約45至55小時。專案階段進入signoff或tape-out前期,加班情況將增加,APR工程師必須具備抗壓與良好時程規劃能力。
職涯發展:APR工程師可晉升為資深工程師、專案Leader,或轉任EDA工具支援、流程開發工程師。APR工程師具備良好全流程能力後,亦可能擔任後端設計部主管等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