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專員  職場經驗分享 | 分享 | 萬年打工仔

理財講座

工作預期

迎賓機器人

教育訓練

當初為什麼應徵「理財專員」的工作?

我的學歷背景是理工(數學)+商管(經濟),在那個視金融業為鐵飯碗的年代,無論是父母、朋友甚至是街坊鄰居聽到之後的第一句話,幾乎都是「啊這個畢業出來一定是要去銀行工作的啦!」嗯,這麼說也沒錯,會進入銀行業的人,大部分都是來自財金系、經濟系、企管系等,當然也有遇過歷史系畢業的奇葩人物直接躍上儲備幹部。

但殊不知反骨如我,從學校畢業後,我直接略過了金融業做著其他行業的工作。工作幾年後,「妹妹啊,妳為什麼不去銀行工作呢?」「诶诶,妳長得就一副銀行臉啊,為什麼不去銀行工作啊?」「妳是碩士生捏,幹嘛在工廠裡跑來跑去,為什麼不去銀行工作呢?」的聲音依舊此起彼落。……再怎樣反骨,偶爾也還是會靜下心來思考一下父母、朋友甚至是街坊鄰居的話。

「我平常都會關注市場訊息,也蠻會生火把人推去東買西買的。嗯,也許理專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有些事情不做不會怎樣,但做了會很不一樣。那就做吧,Just give it a try!」

……於是,我帶著一紙履歷一咖皮箱,應徵上了理財專員的工作,也同步開啟了一段奇幻旅程。

就職前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理專的職責就是要提供顧客資產配置上的建議與方向。所以無論是在KYC(Know Your Customer,瞭解你的顧客)或熟悉理財商品:除了台外幣存款,還包括黃金存摺、共同基金、保險、證券、海外債券、海外ETF、海外股票及特別股,乃至於房貸、信貸、稅務規劃及信託規劃,都必須有所瞭解。洞悉理財商品之外,還得隨時掌握最即時的國際政經要聞與投資市場動態,呵護顧客的資產,並為顧客量身打造全方位的理財規劃。(← 這是我當初面試時的講稿,歡迎大家加減參考)

正式上班後,實際的工作內容其實就是上面講的那樣:熟悉顧客、熟悉商品、熟悉市場 → 成交。

唯二沒有談到的,一個是「壓力」。另一個則是壓力的來源也就是「業績」。

理專的業績計算方式通常是以「月」或「專案」作循環,不管上個月、上一次專案的業績再好或再差,到了下個月、下一次專案時,無論是業績或心態通通只能歸零重新出發。而除了公司內部的各種壓力,還必須承擔顧客資產虧損的投資壓力。所以,評估自己是否能夠適應這般高壓的工作環境,也是在進入這份職務前一項很重要的認知。

工作期間

在這段工作期間裡,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大概就是有掌握到顧客的投資屬性這件事情吧。

其實再怎樣精闢的市場訊息、或投資報酬率再怎麼優秀的理財商品,今天顧客如果沒有興趣,那麼理專講得再口沫橫飛其實也只是對牛彈琴。

我還記得一位從事醫療工作的顧客,她在南非幣匯率高點時買了不少南非幣定存,無奈後來該幣別的匯率直線跳水,定存利率完全追不上匯率波動的虧損,加上她的工作非常忙碌,沒有時間更沒有心力去處理這些事情。當時的我還只是個新進理專,而這位顧客也只是外匯學姊給的定存即將到期名單中的其中一位。於是我試著先去認識她的工作、她的生活,接著瞭解她因為誤買南非幣定存而產生對銀行的戒心、對理專的不信任感,又再與她見面詳談了幾次,掌握到了她的投資屬性和風險偏好之後,便為她介紹真正適合她的商品。

即便我後來離開了銀行的工作,我們的關係也從此由理專vs.顧客變成了會互相約吃飯的朋友。

你問我還有什麼比較有趣的事情嗎?

那應該就是外訪了吧,尤其是和氣味較為相投的理專一起外訪、一起並肩作戰、結束後再一起去買水煎包吃(喂)

在這段工作期間裡,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情況可以分享?

就是每天晨會時要向理財部門的所有人報告自己當天的行程啊。

當我還只是個新進理專時,一個禮拜中總是會有幾天沒有約到任何顧客(外訪或自行來行都算)。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能回答「今天暫時沒有行程,不過會增加call out數量,努力把顧客邀來行」→ 這樣的回答可能被唸個幾句後就會先行帶過,但隔天晨會就會繞回來繼續問:「那妳昨天的call out狀況怎樣?有約到人嗎?」

為了避免隔天又只能回答「今天暫時沒有行程,不過會增加call out數量,努力把顧客邀來行」,我得想點辦法。

然而,不斷地向顧客進行陌生電話拜訪,同時也很容易不斷地被掛電話或口頭上答應來行最後卻被放鴿子。所以我試著每打10~15通電話便起身到分行大廳裡到處走動,看能不能收割(?)一些自行來行的散客,曾經幸運地捕獲到幾位來銀行申辦網銀的顧客,在協助該顧客完成網銀開通後還一併申辦了信用卡、或下單申購理財商品。但大多數時候,在分行大廳裡走動只會被當作在到處浪流連……。

工作轉換

基於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而決定離開這份職務?

我會選擇理財專員這份職務,無非是想要用專業知識去服務更多的人。

然而,在當時所任職的那個環境裡有的是灰色地帶、有的是周董認為不能說的秘密,迫使我在數字和良知之間選擇了後者。

於是我帶著在理專工作中收穫到的許多作為業務人員的要領和技巧,轉往「存匯人員」這份職務發展,經過了幾個春夏秋冬,當我一抬頭發現外面天色已晚,牆壁上的時鐘再十分鐘就要十點了,低下了頭才發現阿娘威我的早餐還沒吃完,再看著眼前還堆積如山的授信報告(诶對,存匯人員在做簽報書),……才忽然發現我想要用專業知識去服務更多的人的初衷早已經在我腳邊睡著了。

所以我決定還是要用專業知識去服務更多的人,只是下一次要換個方式。

給新鮮人的建議

如果再回到校園,建議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或提早進行哪些準備?

如果未來希望成為理財專員,可以先在 總體經濟學/投資學/財務管理 這些科目上打好基礎,接著大量地去閱讀相關的書籍和雜誌持續加強自己的專業知識。假設財力允許,也可以先自己嘗試做些投資,那些投入的成本(資金、時間、所付出的心力)在未來都會稱作「投資經驗」。哦對了,金融證照能夠先考的就趕快先get了吧,邊工作還得邊考照可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