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 晶圓代工
【職涯轉轉彎】訪談 - 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晶圓代工廠/製程工程師」的工作?
嗨~小礦工您好,
我是化工研究所畢業。當時因為半導體前景看好、該產業鏈在台灣滿成熟的,且公司的薪資福利都不錯,所以一畢業就直接投入半導體業。
而選擇製程工程師一職,則是因為可應用到化工所學的邏輯與知識,即使半導體製程需從頭學起,但學起來並不困難。
以上,希望有回答到您的問題。倘有其他想法,歡迎再貼文討論。
Q2. 請問在就職前您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正式上班後 ,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您先前認知有哪些落差?
於面試前所做的功課及面試時主管的說明後,就職前後對工作內容的了解其實差不多,主要為產線問題處理與製程改善(專案執行)。
Q3.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我覺得較有趣的是在負責專案執行,即改善良率或降低成本的實驗部份。專案構想可能先由老闆或資深前輩提出,再由我負責規劃細節與執行。在規劃與執行過程中,與老闆及前輩反覆討論,期間會得到很多知識,且最後的成果亦會發表在公司內部的知識平台供其他人參考。記得最有成就感的,是發表了一篇使用過的晶片,如何利用化學溶劑將其表面的粒子清洗乾淨後再重覆使用以降低公司成本。當時除了做實驗外,還花很多時間在研究矽晶片與不同粒子之間的吸附、脫附之理論推導,最後再把理論與實驗結果結合起來。記得此篇成果於發表時,於公司內部審核後得到最多星,當時真的很有成就感喔!
Q4. 請問您在「製程工程師」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即使是生產良率已很高的產品,亦可能因機台的問題而出現異常,此時若為當值者,則需至產線用顯微鏡抓出問題,有時甚至需追貨(把跑過有問題機台的貨都抓出來鏡檢-即用顯微鏡檢查)。追貨的過程其實滿枯燥的,倘較為嚴重,則需撒不少人力和時間鏡檢,以免有問題的晶片流到末端。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離開「晶圓廠製程工程師」 這份職務?
因為當初進的廠區,產線的產品良率已高達99%以上,代表產品製程已非常穩定。雖平時有接專案計畫較為有趣,但心中仍嚮往可學習到更多先進的知識與技術。
因此約待2年後,便轉到研發單位了。
Q6. 在您轉任「晶圓廠研發工程師」後,與前一份職務比較起來,有什麼優缺點? 新的職務是否符合您原先的預期?
新的職務確實有更多的挑戰,主要的目標是從一樣大小的wafer,生產出更多的die、做的線寬更小,最困難的是沒有參考資料! 但因研發部門聚集了很多利害的工程師,因此大家可彼此討論交換意見,因此當時困難確實都有一一的克服。優點如前所述,可接觸到更多傑出的人、完成(更困難的)專案的成就感,缺點的話...我覺得不能稱之為缺點,而是研發工作本來就有一定的期程需完成,因此工作壓力是免不了的,且公司採責任制,因此加班無可避免喔。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我會想再強化有關電子電路設計相關的課程,因本人的背景為化工,所以於擔任製程與研發工程師時,所接觸的範疇主要是在蝕刻這塊,但若想瞭解整個晶片設計,需有更多不同領域的專業知識,才能有整體更宏觀的視野,與其他合作單位討論時,才能更深入瞭解其研發走向與緣由。
16樓
【職涯轉轉彎】訪談 - 電視台/節目執行製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工作?
Q1. 請問您是從哪類系所畢業? 當初是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投入「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工作?
HI~ HAHA
其實我是念經濟系的呢~
同事中當然有很多是傳播或是表演藝術...等科系 但是另外我們也是有念英文、美術 念保險 念資管...的,
這個行業投入大部分人的履歷上面都有一句 "因為我喜歡看電視"
喜歡看影音、不管是想要接近一下藝人懷有一點明星夢
(叉題說一下--從幕後轉幕前的不是沒有 但姊姊真的要跟你說 大部分真的是"你作夢")
我大學就是系學會 已經立定志向知道自己喜歡想要做"一個團隊一起執行專案型的工作"
而我個人的第一份正職工作是活動公關(辦理企業尾牙/運動會/家庭日...等活動)
在同事中認識了來自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同事
他們的處變不驚 兵來將擋,累得像狗時還能幽默真的是讓我非常佩服
因此下一份就選擇了電視執行製作 ,希望累積自己的經驗值!
Q2. 請問在就職前您對這份職務的工作內容有哪些認知? 正式上班後 ,實際的工作內容跟您先前認知有哪些落差?
之前以為自己可以選擇要做什麼節目
可以每天見到很多藝人~
以為是一個TEAM一起做事 分工很精確 會有前輩告訴你怎麼做
以為錄節目一小時 大概就是頂多花半天的時間吧? (可以同時做很多節目)
事實上
你講得出名字的節目 往往不缺人
越是線上火的節目會更只用有經驗 有關係介紹的朋友
大部分徵才更多的是你從來沒看過的節目 (或是新開節目)
藝人只有錄影時見的到
而且新進人員 大概只有遞便當時最靠近
根據不同的前輩
我第一個跟到屬於跟到實作的新製作人
很重視基本功 會分配工作 會幫你改腳本
後續就有遇到製作人只有發想會議 跟錄前會議來
也有遇到 從來不出現在會議上
然後做爛了 做錯了 就是罵你給更上層的長官看
但他每天工作就是到處去跟長官/藝人SOCIAL 這種製作人就是人面廣 但不實作
然後錄節目 往往就是一整周的事
你一整個禮拜 12小時以上的勞心都是為了那1-2小時
因此這行跟不同人 從不同前輩中到底你可以學到什麼很重要
然後永遠只有任務是什麼
而沒有答案是什麼
也因此從電視圈好好熬一年出來
你會覺得天下無難事...只怕電視人
Q3. 請問您在「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工作期間,最有趣的工作內容是什麼? 有沒有覺得很有成就感的案例可以分享?
有趣的是可以交到一群說話可以肆無忌憚的朋友
會跟你一起同期的朋友
一起解決問題 會是你之後的莫逆之交
工作上 跑道具的時候就是開小差的時候
上班時間可以騎車到處繞繞(當然冬天下午就覺得很辛苦)
發觀眾或發通告
就是可以跟人家練肖話 訓練自己舌燦蓮花 (企劃能力的時候)
為了發想主題 天天都是看各種的影片 / 文章
上班時間開YOUTUBE/FB 就算你追劇 遲到早退等等
只要你有本事在開會之前到交出好主題 只要跟製作人說好
是可以完全OK的~~~ (但大部分開會跟作息會是依照製作人時間為時間 相當"人治> 法治"的工作)
後來有機會做到金鐘獎跟金曲獎 大型頒獎典禮
除了眾星雲集 參與盛會的榮譽感
當然還有見識到不同於一般攝影錄影的規格/編制
LIVE每一個細節 交換場時的快狠準
並且自己主控超級偶像冠軍賽時的部分LIVE橋段
做節目最大成就莫過於一手包辦
看到自己從發想主題 - 企畫內容 -邀請來賓- 張羅道具
寫本 到跟主持人溝通 / 與導播討論鏡位
也跟後製討論剪輯到最後作品播出
當然 最後值得炫耀的
莫過於 當你企畫節目 最後邀請到你喜愛的少女時期偶像
由一個單純迷妹
換一個角度近距離接觸 ,並提供自身的專業合作時真的是萬分感動!
Q4. 請問您在「電視節目執行製作」的工作期間,比較枯燥的工作內容有哪些? 有沒有感到挫折的案例可以分享?
每個人對於這份工作過不去的點不太相同~
我個人是最不喜歡發觀眾
基本上是上網搜尋各種社團/系學會 ....學生可能會群聚的組織
然後進行打100通被掛95通3通敷衍 只有2通可繼續往下談的過程
還有要做每分鐘收視率
收視率以每分鐘計算
由於經過剪接後 其實順序/長度會大大不同 還有近廣告的時間
要寫下每分鐘做了什麼樣的內容
跟收視率實際狀況比對 之後開會改進
被強迫看自己已經知道的內容 是蠻枯燥的
我個人在電視工作中一大挫敗是退人通告退得很糟糕
俗稱"發通告"就是邀請人來上節目
節目上如果要發三個人
通告要詢問一些藝人時間跟通告費用...等等
開會時候討論最後邀請哪三位
當然原本的第123名 也可能因為沒有溝通好 開完會 對方時間已經留給其他節目/活動了
而"退通告" 就是原本你跟某人已經留時間給你
但你要因為開會節目內容變動 或是各種原因
要跟對方說 "抱歉 原本這檔就先不麻煩了"
而我第一錯誤是信誓旦旦的說了"對 時間就是留給我們"
但開完會後要取消這個通告
當時被經紀人一直追根究柢的問 "為什麼要退我們通告"
一時腦筋打結說出了開會上大家七嘴八舌地意見
而該經紀人也告訴了被退通告的藝人
總之事件到最後
變成我是大嘴巴 我把藝人價值過於物化 講得很不堪
當然後續被製作人叫去關切是應該的
通告的職位也改為其他同事擔任
我改作其他節目企劃職務
在幕後工作人員的圈子其實很小
且口耳相傳
而這樣的一個挫敗不會單一次節目性的
而是在這個事件中在某些人的印象中
我變成了一不會發通告說話技巧的 甚至是貶低他人的王八蛋
而且在後續的工作中,
會被直接以"她不行. 她之前@#$%@..."喪失一些機會
與他人合作時,也必須更努力的 一點一點地去扭轉他人的印象
誠心感謝該位藝人後來不計前嫌的
還是有接受我之後的邀請
跟製作人的適時調動職位處理
幕後的工作就是邊做事 學做人啊~
Q5. 請問基於什麼原因或時空背景,讓您決定離開「電視節目執行製作」這份職務?
狹義的電視執行製作的離開 是升官
我後來就當企劃- 通告 -製作人
離開電視製作的工作內容
是因為執行過表演型節目 是一周一人要發想出兩個以上的表演
談話性/益智型節目 一周 一人要做出1-2集
當到企劃以上職務更是要有能力去修改或是補足TEAM上祖源不足的部分
其實很快的
如果不是天生吃這行飯的,會有江郎才盡的感覺
在一群同儕中你可知道 我們只能是中段班中規中矩的
而不是別人信手捻來的好笑/有趣
但我也接觸到節目置入 /補助案企劃申請
就在公司內轉任專案製作人的職務
最後整個離開媒體圈
是因為身體健康因素
家族有遺傳性的甲亢 需要比較朝九晚五的作息~
Q6. 如果回顧您在媒體圈的職務,執行製作-企劃-通告-製作人之中,您最喜歡的是哪一份工作? 為什麼?
就以薪水來說是製作人~
就以整體來說 最喜歡企劃的日子
可以提出案子有同階層的氣話可以互相激盪
上有製作人可扛收視 下有新進的執行製作可幫忙執行
而且還有一個製作人的工作當作目標前進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1. 關於PPT /WORD /EXCEL 企劃相關的技能 photosshop 等製圖軟體
在執行製作階段不太需要,但要往上成為製作人 就必須要有提案的能力
PPT 是主要簡報工具 Photoshop 能輔助
WORD 跟EXCEL 是補助案企劃書/ 財務報表需要
2. 擴充人脈 各科系 / 師長 同學 外校 人可以認識多一點
一般來說不會只做一種節目 可能益智型做完 做談話性 、表演性 ...等 百工百業都可成為朋友
3. 多去觀賞各種演出
不局限於電視 包含劇場/展覽等 都多去看
15樓
和解談判或上法院需要另找律師事務所合作嗎? 還是專利事務所也會有律師來陪同上法院?
專利商標事務所不一定會有律師駐所,一般不那麼需要律師身分或專業性的事務,法務人員就有足夠能力可以處理,例如:閱卷、提存、代理客戶開庭或陳述意見,陪同或代理客戶進行和解等等。若是案件複雜需要律師身分或專業度始能處理,例如:法庭活動的訴訟攻防、和解調解就法律專業的部分有較高需求的狀況,沒有律師駐所的專利商標事務所,通常都會有長期配合的律師事務所,轉介案件或是共同合作,另外,也有外包給SOHO律師或是個人自由接案的律師協助處理。因此,法務人員若同時具有律師身分,那麼薪水呈倍數型的增加是可以預見的。
3樓
[+] 1 回應 •
請問一般建案可分為哪幾個階段? 專案的各階段有哪些重點工作?
專案由確認執行開始分為:
(1)研展:市場調查、評估分析。
(2)企劃:依評估情形制訂行銷策略,一般會與廣告公司合作(代銷)。
(3)潛銷期:正式銷售前的宣傳、潛在客源開發。
(4)銷售期:客戶開發、房屋銷售、依銷售情形調整銷售策略。
(5)完銷及交屋:交屋情形、客服。
專案開始至結案,小型建案一般為2-3年,大型建案4年以上不定,規模較大的建設公司可能另立研展部門,及完銷後由客服部接管,時程上會有所差異。
3樓
[+] 1 回應 •
建築業這行看起來好像很辛苦!請問建築工程師行業導師對想從事建築業的學生有沒有什麼建議?
以下是小礦工引述某位建築人的意見:
業界的人,通常只要聽到兒女說想要讀建築,都會回答:不要!
若是問卷要提供給高中生,或許可再加入大學生的問卷,因為大學的學習過程也十分辛苦。
每次大家在跨年或過假日的時候我們都在熬夜趕設計,大家哭成一片,邊哭邊做作業。
從大一開始,平常日就只能睡四個小時,交圖前睡眠時數更是極少,到了畢業前同學們的問候語常常是:你幾天沒睡?三天?五天?還是七天?
因為睡眠很少、精神不濟,我們很常出意外,以下舉幾個例子:
一、做模型的特殊刀片非常鋒利,女同學食指被刀削掉一塊肉,醫院說無法縫合,從此缺一塊;
二、我先生被美工刀切到大拇指,還好有指甲跟骨頭擋著,不然手指就斷了;
三、好朋友被桌上大型圓鋸鋸到手,血流不止直接送急診室;
四、學長熬夜後騎摩托車回家,在路上跟別人互撞,對方躺在地上是因為昏倒,學長躺在地上是因為睡著......
另外比較可怕的是,同事說她以前讀實踐大學時,通常一年會死一個人,基本上都是因為過勞(導致車禍什麼的)。
(上面這個因為我沒見過,不確定是不是真的,就沒有條列進去。)
除非真的很喜歡,不然學建築只會讓人感覺滿滿的痛苦,個人覺得高中生還是想清楚比較好,不要白白浪費人生。
不過不過!雖然大學時期真的會很累,但工作後就不一定了。
建築師事務所雖然機率比較低,但若是去建設公司、營造廠等等,要找到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機率是滿高的。
3樓
[+] 1 回應 •
Q4. 如果繼續擔任主機板的「硬體研發工程師」,後續的職涯地圖與職場風景將是如何?
研發工程師的職涯地圖除了職等會隨著年資與表現晉升之外,後續大致會分為管理職或技術職。個性不喜歡管理的資深工程師通常會負責難度更高的案子,同時擔任資歷較淺的工程師的mentor。適合擔任管理職的資深工程師,可能會擔任team leader,帶領幾位工程師負責複雜度較高的案子。表現好的話,或許有機會擔任研發部門主管。
研發工程師的職場風景,除了多了一些會議之外,基本上與研究生的生活相當類似,大部分的時間多在實驗室裡度過。
Q5. 基於什麼原因,讓您決定跳脫這份職務? 而您的下一份職務是什麼工作?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做了兩年後,開始思考未來自己的人生規劃問題。基於下列幾個原因,決定離開這份工作:
1) 職場生活類似大學研究所生活的延伸,後來覺得有些一陳不變。
2) 雖然時常要與不同部門甚至上游廠商開會或meeting,但接觸的人大多是老面孔,人際網路相對封閉。
3) 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聽起來好像很厲害,但實際內容只是將上游IC廠商的IC產品整合成一個板子,IC廠大多會提供範例線路。同事們私底下聊天,大多覺得並不需要經過研究所的訓練就可以完成相關工作。
離職後, 一開始並沒有思考接下來要到哪個領域工作。因為當時流行考證照,剛好有空擋就去參加了證券營業員等考試。原本想說去投信或證券公司擔任產業研究員,因緣際會通過了一家創投的面試,成為了創投公司的產業分析師。
Q6. 相較於您的第一份工作,下一份工作有沒有比較符合您的需求?
我擔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兩年,後來在創投業八年。第一份工作強調專精,全新產品順利誕生時會很有成就感,但工作環境相對封閉;第二份工作強調廣博與人脈,可以從上而下對創業環境與世界趨勢有通盤的學習與交流,投資有回報時雖然很高興,但畢竟真正成功的還是被投資的創業者,創投只是輔助者或直白的說,就只是配角。兩份工作屬性差異極大,其實也都並不討厭。雖然第二份工作的期間遠大於第一份工作,並不代表我比較喜歡第二份工作,只能說創投工作的視野廣,相較之下比較不容易產時職業倦怠的原因吧!
Q7. 綜觀您的職涯地圖,如果再回到校園,您會強化哪些領域或科目?
在大學電機電子科系就學時,有上過必修的電子學、電路學以及實驗等科目,大致上可以升任主機板研發工程師的工作。至於創投工作,學校裡能學到的多以會計學、投資學等財務課程,這些知識在評估投資標的時只能算是基礎的基本功,公司產品種類繁多,各領域專業知識很難在短短的評估時間裡精通,如何抓重點、學中做,並透過個人的人脈存摺多角度驗證,更是能否在創投領域表現傑出的關鍵。
如果回顧自己的校園修課,我會多花些時間在軟體程式設計以及財務相關的修課。財務報表的解讀與軟體程式設計的觀念,未來在許多公司或職務執行的重要性將會越來越重要。
2樓
[+] 回應 •